教孩子控制情緒
奇奇是一位有輕微智能障礙的孩子,在一堂才藝課程上,她和犯有輕微過動與情緒障礙的小薰排在同一組。活動開始以後,小薰跟奇奇說明了遊戲規則,但是,不管小薰怎麼解釋,奇奇就是聽不懂,講了好久也講不通,小薰一時氣急敗壞,情緒控制不住,就開始大吼大叫,不停的對奇奇說:「為什麼妳這麼笨?我怎麼講都聽不懂!」一邊說、一邊叫,還一邊用手敲打著奇奇。
看到奇奇一臉無辜的樣子,小薰更生氣了,情緒一失控,還跑去對著奇奇的媽媽尖叫,並且大吼著說:「她為什麼這麼笨,我講什麼她為什麼都聽不懂呢!」
一開始,奇奇媽媽還想跟小薰解釋,讓她了解,奇奇是因為理解力差,必須給她簡單的指令,才能幫助她了解該做的事情。但是當她看到小薰對奇奇大吼大叫,又情緒失控的跑來指責,原本難過的心情轉為怒氣,一氣之下,就給了小薰一個巴掌。
這下子,小薰更是大哭大鬧,而奇奇媽媽火氣也難平,連旁邊的家長想出言相勸,奇奇媽媽也因為忍受不住孩子被羞辱,對著那位家長咆哮。才一剎那時間,外面就鬧成一團,直到老師出面,先暫緩了所有人的情緒,才平息了這場突來的戰爭。
雖然雙方家長都各自理虧,但小薰媽媽當時不在場,當她知道女兒被打了巴掌,心裡嚥不下這口氣,就帶著孩子去驗傷。所有人中,只有奇奇,因不了解事情的後續發展,事後立即開心的跟其他孩子玩。
站在同理的立場,我先是心疼奇奇媽媽看到女兒被罵、被打,卻幫不上手的無奈;我心疼小薰因為無法控制情緒,又沒有更好的方法,幫助奇奇理解指令的氣憤;我更心疼小薰臉上那一巴掌,以及奇奇媽媽下手時的痛苦。
從理性的角度來看,我們會認為奇奇媽媽對小薰打巴掌,是很不好的示範,因為成人比較能掌握情緒,不應該把自己的憤怒發洩在孩子身上;或者說,這是孩子在與人互動中可能發生的情況,應該由孩子們自己想辦法解決,家長不應該介入……。當我們從不同的觀點切入,真的就有更多可以思考,並且引為借鏡的地方。
我不知道這件事情後續的發展,但是,我非常希望奇奇媽媽一定要記得為自己的失手跟小薰道歉,而小薰媽媽除了要幫助小薰了解奇奇媽媽生氣的原因,以及奇奇的學習、發展狀況;也要讓小薰知道,遇到事情不應該只有生氣,還可以找老師、家長幫忙,或者用其他方溝通,如此,才能在不傷害別人的情況下,把事情做完又做好!
轉載自功文文化事業股份公司